全年资料

2013全年葡京赌侠诗-2013年全年资料-句句灭庄诗-疯子说胡话-一句铲庄-四字梅花诗-王中王一句-极准生肖特玛诗/金刚特玛诗
 
首页首页  搜索搜索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新站点  登录登录  
论坛新地址 ----》 http://www.49-48.com
该站点不再更新!!

 

 十二生肖常用成语与术语及文化象征意义

向下 
作者留言
ID1
.
.
ID1


帖子数 : 1167
积分 : 73351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12-03-21

十二生肖常用成语与术语及文化象征意义 Empty
帖子主题: 十二生肖常用成语与术语及文化象征意义   十二生肖常用成语与术语及文化象征意义 Empty周三 一月 23, 2013 5:26 pm

(一)鼠
抱头鼠窜 虫臂鼠肝 城狐社鼠 鸱鸦嗜鼠 鸱张鼠伏
掉头鼠窜 胆小如鼠 奉头鼠窜 孤雏腐鼠 官仓老鼠
狗逮老鼠 狗盗鼠窃 过街老鼠 孤豚腐鼠 狗头鼠脑
狗偷鼠窃 狐奔鼠窜 狐凭鼠伏 狐潜鼠伏 狐鼠之徒
稷蜂社鼠 掘室求鼠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进退首鼠 狼奔鼠窜
狼奔鼠偷 罗雀掘鼠 两鼠斗穴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过街
狼贪鼠窃 狼眼鼠眉 目光如鼠 猫哭老鼠 猫鼠同处
猫鼠同眠 猫鼠同乳 貊乡鼠壤 貊乡鼠攘 马捉老鼠
鸟骇鼠窜 鸟惊鼠窜 捧头鼠窜 雀角鼠牙 雀目鼠步
穷鼠啮狸 雀鼠之争 鼠臂虮肝 鼠窜蜂逝 鼠窜狗盗
鼠窜狼奔 鼠盗狗窃 鼠肚鸡肠 鼠腹鸡肠 鼠腹蜗肠
鼠肝虫臂 鼠迹狐踪 鼠目寸光 鼠目獐头 鼠目麞头
鼠啮虫穿 鼠啮虫穿 鼠啮蠹蚀 鼠啮蠹蚀 鼠凭社贵
鼠窃狗盗 鼠窃狗偷 鼠雀之辈 鼠雀之牙 鼠入牛角
社鼠城狐 鼠首偾事 首鼠两端 三蛇七鼠 十鼠同穴
鼠屎污羹 鼠屎污羹 鼠偷狗盗 蛇头鼠眼 鼠心狼肺
鼠穴寻羊 鼠牙雀角 投鼠忌器 投鼠之忌 梧鼠技穷
梧鼠五技 梧鼠之技 鼷鼠饮河 相鼠有皮 饮河鼹鼠
蚁溃鼠骇 以狸饵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至鼠 偃鼠饮河 蝇营鼠窥 雉伏鼠窜 鸮鸣鼠暴
(二)牛
搏牛之虻 版筑饭牛 充栋汗牛 椎牛发冢 吹牛拍马
槌牛酾酒 椎牛歃血 椎牛飨士 初生牛犊不怕虎 床下牛斗
喘月吴牛 对牛鼓簧 带牛佩犊 对牛弹琴 多如牛毛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饭牛屠狗 割鸡焉用牛刀 归马放牛 隔山买老牛 汗牛充栋
汗牛充屋 呼牛呼马 汗牛塞栋 呼牛作马 襟裾马牛
鸡口牛后 裾马襟牛 九牛二虎之力 瘠牛羸豚 九牛拉不转
九牛一毫 九牛一毛 鸡尸牛从 茧丝牛毛 鲸吸牛饮
扛鼎抃牛 犁牛骍角 老牛破车 老牛舐犊 犁牛之子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猕猴骑土牛 卖剑买牛 马面牛头
马牛襟裾 买牛卖剑 马牛其风 目牛无全 买牛息戈
目无全牛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刀割鸡 牛鼎烹鸡 牛刀小试
牛高马大 牛鬼蛇神 牛黄狗宝 牛骥共牢 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 牛骥同槽 牛骥同皂 牛骥同皂 牛角之歌
牛口之下 牛郎织女 牛马襟裾 牛毛细雨 牛农对泣
泥牛入海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童马走 牛听弹琴 牛蹄之涔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牛星织女
牛衣病卧 牛衣对泣 牛衣岁月 牛羊勿践 牛衣夜哭
牛之一毛 庖丁解牛 气冲斗牛 气冲牛斗 气喘如牛
(三)虎
杯弓市虎 帮虎吃食 暴虎冯河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春冰虎尾 垂饵虎口 刺虎持鹬 豺虎肆虐 除狼得虎
豺狼虎豹 藏龙卧虎 鸱目虎吻 鸱视虎顾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生之犊不惧虎 初生之犊不畏虎 雕虎焦原 打虎牢龙 调虎离山
断蛟刺虎 打马虎眼 大人虎变 打死虎 打死老虎
大贤虎变 恶虎不食子 饿虎饥鹰 饿虎扑食 饿虎扑羊
饿虎擒羊 饿虎吞羊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饿虎之蹊 风从虎,云从龙
冯河暴虎 放虎归山 放虎遗患 风虎云龙 放虎自卫
伏虎降龙 凤叹虎视 官虎吏狼 宫邻金虎 甘冒虎口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割肉饲虎 虎步龙行 虎变龙蒸 虎不食儿
虎背熊腰 虎超龙骧 虎党狐侪 虎斗龙争 虎荡羊群
虎而冠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虎成狗
画虎画皮难画骨 画虎刻鹄 画虎类狗 画虎类犬 狐虎之威
狐假虎威 狐藉虎威 虎踞鲸吞 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虎踞龙蟠 虎口拔牙 虎窟龙潭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虎略龙韬 虎落平川 虎落平阳 虎狼之势 虎珀拾芥
虎入羊群 虎兕出柙 虎视眈眈 虎视耽耽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头虎脑 虎头蛇尾 虎体熊腰 虎头燕颔 虎尾春冰
虎卧龙跳 虎啸风生 虎穴狼巢 虎穴龙潭 虎掷龙拿
骏波虎浪 九关虎豹 九阍虎豹 拒虎进狼 踞虎盘龙
(四)兔
白兔赤乌 东门逐兔 动如脱兔 待兔守株 得兔忘蹄
东兔西乌 龟毛兔角 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 狐兔之悲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见兔放鹰 见兔顾犬 狡兔死,良狗烹
狡兔三窟 狡兔死,良犬烹 狡兔三穴 惊猿脱兔 狼奔兔脱
目兔顾犬 犬兔俱毙 势若脱兔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守株待兔 兔角龟毛 兔角牛翼 兔葵燕麦
兔起凫举 兔起鹘落 兔起乌沉 兔缺乌沉 兔死凫举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兔死犬饥 兔丝燕麦 兔头麞脑
兔走鹘落 兔走乌飞 乌踆兔走 乌飞兔走 一雕双兔
(五)龍
鳌愤龙愁 笔底龙蛇 扳龙附凤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乘龙配凤 成龙配套 藏龙卧虎
禅世雕龙 车水马龙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打凤捞龙
打凤牢龙 打虎牢龙 鼎湖龙去 雕龙画凤 大水冲了龙王庙
得婿如龙 二龙戏珠 凤表龙姿 风从虎,云从龙 凤附龙攀
附凤攀龙 凤骨龙姿 风虎云龙 凤狂龙躁 飞龙乘云
伏龙凤雏 凤楼龙阙 放龙入海 伏虎降龙 飞龙在天
凤毛龙甲 凤髓龙肝 凤舞龙飞 凤舞龙蟠 凤箫龙管
凤臆龙鬐 凤翥龙蟠 凤子龙孙 凤翥龙骧 凤翥龙翔
贯斗双龙 龟龙鳞凤 龟龙麟凤 龟龙片甲 虎步龙行
虎变龙蒸 虎超龙骧 虎斗龙争 鹤骨龙筋 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虎踞龙蟠 虎窟龙潭 画龙不成反为狗 画龙点睛
画龙点晴 火龙黼黻 活龙活现 画龙刻鹄 虎略龙韬
黄龙痛饮 活龙鲜健 骇龙走蛇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虎掷龙拿 踞虎盘龙 酒虎诗龙 蛟龙得水 酒龙诗虎
蛟龙戏水 矫若惊龙 矫若游龙 骥子龙文 跨凤乘龙
亢龙有悔 龙雏凤种 龙驰虎骤 龙雕凤咀 龙蹲虎踞
龙断可登 龙多乃旱 龙断之登 龙德在田 龙凤呈祥
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麟凤龟龙 龙幡虎纛
龙飞虎跳 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龙鬼蛇神
(六)蛇
拨草寻蛇 笔底龙蛇 杯弓蛇影 壁间蛇影 杯蛇鬼车
杯蛇幻影 杯影蛇弓 笔走龙蛇 杯中蛇影 长蛇封豕
草蛇灰线 春蛇秋蚓 春蚓秋蛇 打草惊蛇 打草蛇惊
打蛇打七寸 毒蛇猛兽 斗折蛇行 佛口蛇心 飞鸟惊蛇
封豕长蛇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佛心蛇口 封豨修蛇 弓影杯蛇
行行蛇蚓 骇龙走蛇 画蛇添足 画蛇著足 虎头蛇尾
惊蛇入草 鲸吞蛇噬 龙鬼蛇神 龙屈蛇伸 龙蛇飞动
龙蛇飞舞 龙蛇混杂 灵蛇之珠 龙头蛇尾 牛鬼蛇神
强龙不压地头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豕分蛇断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蛇口蜂针
蛇食鲸吞 三蛇七鼠 蛇头鼠眼 蛇心佛口 蛇蝎为心
蛇蝎心肠 蛇影杯弓 蛇欲吞象 岁在龙蛇 贪蛇忘尾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为蛇画足 握蛇骑虎 为蛇添足 枭蛇鬼怪
膝语蛇行 虚与委蛇 养虺成蛇 一龙一蛇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蛇两头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字长蛇阵 长虺成蛇
(七)馬
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倦 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鞭长不及马腹 弊车羸马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荒马乱 兵慌马乱 伯乐相马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班马文章 宝马香车 兵强马壮 避世金马
不食马肝 不识马肝 北叟失马 车尘马足 车驰马骤
车殆马烦 车怠马烦 车烦马毙 持戈试马 窗间过马
车马辐辏 策马飞舆 车马骈阗 驰马试剑 车马填门
车马盈门 吹牛拍马 车水马龙 车填马隘 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 车在马前 东风吹马耳 东风马耳 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 打马虎眼 大马金刀 得马失马 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 代马望北 代马依风 单枪独马 单枪匹马
丹书白马 短衣匹马 二童一马 风吹马耳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非驴非马 风马不接 放马后炮 放马华阳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肥马轻裘 风马云车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风樯阵马 飞鹰走马 光车骏马
膏车秣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谷马砺兵
狗马声色 裹尸马革 高头大马 毁车杀马 寒蝉仗马
横刀跃马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汗马功劳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呼牛呼马 猴年马月 呼牛作马 横枪跃马
害群之马 讳树数马 见鞍思马 鸠车竹马 金戈铁马
(八)羊
爱礼存羊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昌歜羊枣 多歧亡羊 羝羊触藩
饿虎扑羊 饿虎擒羊 饿虎吞羊 告朔饩羊 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 虎荡羊群 虎入羊群 羚羊挂角 狼羊同饲
卖狗悬羊 买王得羊 鸟道羊肠 牛羊勿践 歧路亡羊
牵羊担酒 驱羊攻虎 驱羊战狼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如狼牧羊
肉袒牵羊 舍策追羊 素丝羔羊 顺手牵羊 鼠穴寻羊
瘦羊博士 使羊将狼 十羊九牧 屠所牛羊 替罪羊
亡羊补牢 亡羊得牛 问羊知马 亡羊之叹 羊触藩篱
羊肠九曲 羊肠鸟道 羊肠小道 羊羔美酒 羊狠狼贪
羊落虎口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入虎群 羊续悬鱼 以羊易牛
羊质虎皮 臧谷亡羊 臧谷亡羊 争鸡失羊
(九)猴
猴年马月 猴头猴脑 尖嘴猴腮 沐猴而冠 猕猴骑土牛
沐猴衣冠 弄鬼掉猴 杀鸡哧猴 杀鸡骇猴 杀鸡儆猴
杀鸡吓猴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土龙沐猴 轩鹤冠猴 猿猴取月
宰鸡教猴
(十)雞
独鹤鸡群 打鸡骂狗 戴鸡佩豚 斗鸡养狗 斗鸡走狗
斗酒只鸡 斗鸡走马 斗鸡走犬 呆若木鸡 呆如木鸡
呆似木鸡 缚鸡之力 凤毛鸡胆 范张鸡黍 狗盗鸡鸣
狗盗鸡啼 割鸡焉用牛刀 鹤处鸡群 鹤发鸡皮 鹤骨鸡肤
鹤困鸡群 鹤立鸡群 淮南鸡犬 淮王鸡狗 鹤行鸡群
鸡不及凤 鸡虫得失 鸡虫得丧 鸡肠狗肚 鸡蛋里找骨头
鸡飞蛋打 鸡飞狗叫 鸡飞狗跳 鸡飞狗走 鸡肤鹤发
鸡骨支床 金鸡独立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金鸡消息 家鸡野鹜
家鸡野雉 嫁鸡逐鸡 鸡口牛后 鸡零狗碎 见卵求鸡
鸡烂嘴巴硬 鸡鸣而起 鸡鸣狗盗 鸡鸣狗吠 鸡鸣馌耕
鸡鸣候旦 鸡鸣戒旦 鸡鸣犬吠 鸡鸣起舞 鸡毛蒜皮
鸡皮鹤发 鸡犬不安 鸡犬不惊 鸡犬不留 鸡犬不宁
鸡犬不闻 鸡栖凤巢 鸡犬皆仙 鸡犬桑麻 鸡犬升天
鸡犬无惊 鸡犬相闻 鸡声鹅斗 鸡尸牛从 鸡头鱼刺
鸡豚之息 井蛙醯鸡 鸡鹜相争 鸡鹜争食 鸡胸龟背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争鹅斗 菱角磨作鸡头 木鸡养到 牛刀割鸡
牛鼎烹鸡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牝鸡晨鸣
牝鸡牡鸣 牝鸡司晨 牝鸡司旦 认鸡作凤 汝南晨鸡
鼠肚鸡肠 鼠腹鸡肠 杀鸡哧猴 杀鸡骇猴 杀鸡儆猴
杀鸡抹脖 杀鸡取蛋 杀鸡取卵 山鸡舞镜 杀鸡为黍
(十一)狗
阿狗阿猫 阿猫阿狗 帮狗吃食 白云苍狗 白衣苍狗
苍狗白衣 苍狗白云 藏弓烹狗 椎埋狗窃 椎埋屠狗
貂不足,狗尾续 打狗看主 貂狗相属 打鸡骂狗 斗鸡养狗
斗鸡走狗 打落水狗 打人骂狗 饭牛屠狗 飞鹰走狗
狗傍人势 狗党狐朋 狗党狐群 狗盗鸡鸣 狗盗鸡啼
狗逮老鼠 狗颠屁股 狗盗鼠窃 狗恶酒酸 狗吠不惊
狗吠非主 狗肺狼心 狗吠之警 狗吠之惊 狗苟蝇营
狗急跳墙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关门打狗 狗马声色
狗拿耗子 狗屁不通 狗皮膏药 狗头军师 狗头鼠脑
狗偷鼠窃 狗尾貂续 狗尾续貂 狗续貂尾 狗心狗行
狗续侯冠 狗续金貂 狗血淋头 狗行狼心 狗血喷头
狗眼看人 狗咬吕洞宾 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 狗彘不若
狗彘不如 狗彘不食 狗猪不食其余 狗彘不食其余 狗仗官势
狗走狐淫 狗追耗子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狗仗人势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成狗 画虎类狗 画龙不成反为狗 狐鸣狗盗 狐朋狗党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获兔烹狗 淮王鸡狗 鸡肠狗肚
鸡飞狗叫 鸡飞狗跳 鸡飞狗走 嫁狗随狗 嫁狗逐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鸡零狗碎 鸡鸣狗盗 鸡鸣狗吠 狡兔死,良狗烹
狼嗥狗叫 驴鸣狗吠 傫如丧狗 狼心狗肺 驴心狗肺
狼心狗行 卖狗悬羊 牛黄狗宝 泥猪疥狗 泥猪癞狗
(十二)豬
狗猪不食其余 牧猪奴戏 泥猪疥狗 泥猪癞狗 泥猪瓦狗
人怕出名猪怕壮 一龙一猪 猪卑狗险 猪朋狗友 猪突豨勇
指猪骂狗


十二生肖的文化象征意义 第一篇 鼠的文化象征意义

  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我国民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所谓“四大家”、“五大门”的动物原始崇拜,即是对狐狸、黄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们普通认为,这些动物具有非凡的灵性,代表着上天和鬼神的意志。鼠又一榜上有名,可见鼠委实与人类的生活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鼠文化自然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饰地呈现出来,鼠文化使鼠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神秘。
  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
  鼠嗅觉敏感,胆小多疑,警惕性高,加上它的身体十分灵巧,穿墙越壁,奔行如飞,而且它还兼有另两项突生的本领:从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楼顶附落到地上,翻转身,喘息一下便象没事一样该干啥就干啥,绝对没有粉身碎骨的性命之忧;它虽说不是水生动物,也没有超强的游泳本领,然而窄沟浅水池塘是挡不住它的,为了求生,它可以一口气在水底钻好几米远(超过自己身长10倍以上的距离)于自己则毫发无损。所以要摔死或淹死老鼠那可真有些白费心机。
  人们常用“比老鼠还精”来形容某人的精明的机灵,鼠的机灵成为一种类比的标准,可见它的机灵已经上了相当的档次,正如人们形容轿车品质卓越一定会说“比奔驰还好”,而不会说“比伏尔加还好”一样。同样,形容一个人行动迅速,顺时应变,我们也常说他“象老鼠一样善变。”
  民间还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其实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不测如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等做出一定的行支反应是很正常的,这是地球生物具有的某种特殊本能,只是有些限于人类自身的知识,还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规律罢了。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们惊惊异地发现鼠群向郊了外奔窜,或者三五结伙蜷缩在马路,街道等相对空旷的地方,并不明这种迹象暗示着什么。类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过多次,所以老鼠在人类心目中变成了通灵的神物。我们通过周公析梦中关鼠的解释就可略见一斑。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中会出现五花八门的事物。如果你梦见了鼠,是喜是忧是福还是祸?俗话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是且听听古代周朝文王怎么说:
  如果梦见麝香鼠,事业成功。梦见有很多麝香鼠,困难和不幸要临头。
  梦见老鼠,会树敌过多。已婚女人梦见手里托着家养的老鼠,要生孩子。梦见抓老鼠,会交上不诚实的朋友。梦见捕老鼠,会遭到敌人的阴谋暗算。梦见猫捉老鼠,是福,敌人会互相残杀,两者俱亡。梦见死老鼠,要交好运。梦见有很多老鼠,失败将不断发生。梦见老鼠在自己的住室里打洞,家里会遭偷窃。男人梦见老鼠在咬自己,灾祸会避免。医生梦见老鼠,住地会出现传染病。
  梦见松鼠,艰苦奋斗定有所获。女人梦见松鼠,会与丈夫分离。被驱逐的人梦见松鼠,自己的目标一定通达到,最后能返回自己的祖国。旅行会舒适,事业会成功。梦见打死松鼠,是不祥之兆,会灾难临头。梦见捉松鼠,或者把松鼠拿在手里,是吉兆,会找到藏匿的财宝。梦见松鼠咬了自己,在主要问题上会与朋友产生分歧。农民梦见松鼠,会丰收在望。
  总而言之“老鼠相斗有官事,鼠咬人不求所得”,“鼠大走主有善事,猫捕鼠者主得财。”
  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一者是它的繁殖力强,成活率高,譬如一只母鼠在自然状态下每胎可产出5-10只幼鼠,最多的可达24只,妊娠期只有21天,母鼠在分娩当天就可以再次受孕,幼鼠经过30-40天发育成熟,其中的雌性加入繁衍后代的行列。如此往复,母鼠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子女,至于孙子、孙女、曾子、曾孙辈已多到无法计算。据研究,鼠母体内含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物质,能够刺激雄鼠永远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这大概也是鼠界能生会养的原因之一,故而民间将子女居群的善生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育能力特强。
  老鼠的成活率高,寿命长,如非遇到天敌猫的袭击或人类大规模的扑灭行动,大多数都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而且子孙满堂,这是其它动物可望而不可及的。
  过去华人中有一种民间组织,现在被人们戏称为“老鼠会”而予以取缔。它本来是百姓之间互助的一种形式,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再去介绍新会员加盟。由于会员人数多,会费也就相当可观,这笔费用用于个别会员。每个会员都有机会获得这种资助,但究间谁先谁后则需要按一定和程序或抽签来决定,其原理是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在短时间内让少数幸运会员先富起来,会员如遇突发事件急用钱,也可以提出请求,由该会讨论定特别资助。这本来对百姓是有些保障性方面的好处的,但由于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会首握有大笔资金、大量权力,往往从中牟取私利,因而逐渐演变成一种金融剥削,并带有明显黑社会色彩的帮会,遭到政府明令取缔,而且其受益的方式,其实也已被银行的零存整取和贷款分期付还取得,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帮会以会员介绍加盟作为发展基础,介绍得越多其本人获利也越多,因此很多人靠游说别人入会赚取“介绍费”发财。
  凡是有这种“会”或“社”存在的地方,会员一到夜晚便四处出动,或动员别人入会,或参加组织聚会,这种活动规律和老鼠昼伏夜出的习性几无二致;而且会员一变二,二变四, 四变八......呈几何倍增状况,这与老鼠不同凡响的繁殖力也十分相似,故尔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作“老鼠会。” 近年来在大陆时有风行的非法传销、联谊信、连环信等等,大多数都是旧式“老鼠会”的翻版。
鼠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精致细小,微末。鼠生就一副小巧玲珑的体态,喜欢上窜下跳,是无法与“大”字联在一起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篇叫《硕鼠》是把***吏比做硕大的老鼠,并不是说真有这么大的老鼠;古书《韩诗外传》中有《社鼠》篇,同样也是老鼠托大的比喻:
齐景公问晏子:“做人最怕什么?”
晏子笑了笑,严肃地说:“社鼠躲在土地庙里,跑出来只是为了偷吃东西。人们要捉,又怕毁了土地庙里的器物,得罪了土地爷遭到报应,所以拿它无可奈何。现在君王身边就有这样的社鼠,愿君主别再庇护他们。”
这是晏子借鼠进言,向齐景公讲述治国之道。就鼠的喻义而言。总与微不足道 ,无须挂齿连在一起,如鼠窃狗盗指一般的“小毛贼”,《旧唐书·萧铣列传》中描述隋朝末年社会混乱状况时说:“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盗,大则鲸吞虎距。”(隋末以来天下大乱,群雄并立,小偷强盗倒在其次,割地称王者为害最重。)
再如鼠技指雕虫小技。《荀子·劝学篇》中说:“飞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字面意思有飞蛇虽然没有脚但可以奔行如飞,梧鼠虽有多种本领却难以施展,言外之意是精通一种本领 够 你施展了,如果贪多不精,都才学会点入门功夫,就算会的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
其它如“鼠子”“鼠辈”等具有同意思,并隐含有鄙视,看不起的贬义。三国时王允讨厌凉州胡文才,杨修二人,故意当众说:“关东鼠子欲何为耶?”(这两个关东小人想干什么?)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另外,因为鼠牙长势凶猛,需要不断磨牙才能保持其长度,人们常用“鼠牙雀辩”比喻那些喜欢逞口舌之利搬弄是非失。


第二篇  牛话牛说,牛字牛词

  中国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的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
  “牦牛”、“牯”、“犊”、“犀”、“犋”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
  “牧”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牺牲”古意为以牛充当的祭品。脾气倔如牛的称“犟”。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此外,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与牛沾亲带故的本家。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
  如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或“牛鼎烹鸡”。
  “牛目、牛嘴、牛肛、牛脚”则形容人体某些部位粗大不雅。
  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为“牛声马哮”或“牛声马调”。
  说宁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书里说:“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
  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出汗牛马。”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
  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人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脾气大的称为“牛脾气”。称制止发脾气或遏止说谎者为“扯牛鼻”。骂人不爱惜物品为“牛神”。讥人粗野不洁为“牛样”。称人行动迟缓如牛为“牛步迟迟”。买妻求草者被讽为“夯牛头”,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称夸耀不实者为“吹牛”或“吹牛皮”。
  今称企图非份,信口开河,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
  凡事两情不符者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
  事不关痛痒谓“蚊子叮牛角”,即一点知觉都没有之意。
  好绕道旁门营私为“钻牛角尖”。
  “泥牛入海”指代一去无返。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正如从《庄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形容貌丑或宵小朋友挚为“牛鬼蛇神”(后老师意得以辱名)。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即做牛马为人耕作驮行之意。
  汉书中有“独念牛衣涕泣时邪”一句,故后人形容贫贱为妻之贫苦境况为“牛衣对泣”。
  孟子云“牛山之木尝美矣”,本是指山东临淄县的牛山地方林木之美,后人借喻人之秃顶。
  韩愈云:“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后人遂形容极细微之物着也有用处,所谓“牛溲马勃”。
  此外,“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极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马”比喻有形而无实质。“骑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吴牛喘月”形容过分的惧怕。“老牛推车”讥人力尽无能。
  在民间俚谚中,“黑汉、犁牛、铁青马、一个作活就顶两”喻人身强体健,力气大,一人做两人的事。“有钱买牛马,不如牛生气”,谓人当选用有肚量的干才,而不必人做事不把握重点,却专门注意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谓不切实际。“牛吃稻草,鸭吃鱼虾”,及谓各人福气不用。


第三篇  情趣洋溢的谚语

  谚语,有人说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为内容的谚语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是广大群众所创造并喜闻乐见的富有气息和情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等。与老虎有关的谚语也十分丰富,这些谚语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权威的面前。如封建社会中那些当官的,无论是生活在帝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的下属,凡事总得谨小慎微,服从上级和帝王的意志,必须视帝王国君和达官显贵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恶行事,否则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会触怒他们,轻者有牢狱之灾,重者就会招致镣之祸,乃至斩首示众,诛夷九族。在官场或民间就流行着反映上述心态的谚语:“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之类。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有些谚语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后者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羊儿跑进虎群”、“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好虎架不住狼群”……有些谚语,绝大多数除了表面的具有比喻或象征性的浅层含义之外,还有其本质的深层含义,表现为或具有某种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在这些谚语的背后,潜藏着首先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这种谚语实际上是种比喻,可能是某种象征,都是思维 的美丽之花,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设想或虚构出来的。如:“老虎头上扑苍蝇”、“老虎头上搔痒”、“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吃亏”、“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些谚语,都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有的甚至可以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与浓缩,是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如上述所举谚语中的“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这与汉代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所述的“羊质虎皮”的寓言故事,无论是构思的新颖,主旨的深刻,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就是含意深刻的古训,又可以就是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格言或名言、警语。它的表层语意并不深秋,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进入老虎居住的洞穴,就无法得到你想得到的小老虎。但是,这条谚语由比喻而出来的的主旨却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达到某种目的,如果不冒风险,不以艰苦的努力与实践,就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就不能如愿以偿,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条谚语在民间或者是上层流传都十分广泛,其典出于《东观汉记·一六·班超传》原本作“不探虎穴,不得虎子”。这个典故是说:班超带领汉军去攻打在边境经常进犯匈奴,久而久之,将士都有些厌战情绪。一次,班超与将士三十六人在一起饮酒,个个喝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勃发,兴味盎然。于是班超就乘着酒兴,面对将士的厌战,愤怒地激励将士道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着漆黑之夜,以火攻去袭击匈奴的兵营。这样,不仅可以使匈奴不知我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攻其不备,一定会使匈奴之军在不备而战之中惊恐万状,措手不及,他们就会被我威武之师,消灭得干干尽尽!”这个典故历经演变,深入民间,成为人民大众的口头禅,妇孺皆知,童叟均晓。这条近乎格言或警语式的谚语,还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吕蒙传》);但后世用得最多的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的从正面说,也写作“入虎穴而得虎子”;最后浓缩为成语“虎穴得子”。由此可见,与虎有关的任何一条谚语,从其创造或演变的过程来看,不知凝聚了人民大众中多少的智慧与心血,它是一语言矿山中提炼出来的一克镭,也是语言中的精化或者精萃。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而畏虎。因此人们也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这些故事在今天看来,对于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抢救并保护现已濒临绝种的老虎的现实而言,是逆其道而行之的,甚至于是违法的。但是从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社会心理来看,却反映了人类保护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民间传说或民谚中也有反映。因此老虎虽然威武凶猛,但也有英雄壮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气有胆量去打“虎”,将“虎”与某种强权恶势联系起来以英勇无畏之气魄去“打虎”、“斗虎”、“灭虎”,这里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强权恶势力的象征之物。寄寓人们上述心理或思想、愿望的谚语也不少。如:“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虎入陷井,走投无路”……这说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为惧的,还说明,凶恶、残暴的“老虎”,作为某种权势或权威的象征,它也会有“虎”死倒威的时候,寿终正寝的命运。这些谚语的寓意或主旨,对于肖虎的人来说,是足以为训的。

  再说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歇后语也是俗语的一种,多为群众创造并喜用、习用,具有幽默诙谐、通俗形象的特点和特殊结构之定型语句。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作用于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伸。使用时通常是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歇后"或隐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的,一种是比喻的。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与虎有关的歇后语也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如果从内容的性质来给与虎相关的歇后语分类,可分为如下凡类:
  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刚强、胆魄、活力等的: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第四篇  兔文化趣谈

  “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并不多,但都很有特点。

  例如,“逸”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字》等书都认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
  这表明,兔子当之无愧的长跑冠军。
  于是又有“奔逸”、“逃逸”、“逸失”、“游逸”、“隐逸”、“安逸”、“逸闻”、“超逸”等语汇。
  三只兔叠在一起组成一个汉字,表示跑得飞快的样子。
  “冤”字则替善良的兔子“鸣冤叫屈”的标志。
  《说文解字》解释说:“冤,屈也。”意为兔子在网罗栅栏之下,不能逃脱,只有屈从,不能舒展。引申为冤屈。
  于是有“冤枉”、“不白之冤”、“鸣冤”、“申冤”等一系列词语。而兔子居有冤之首。
  可见可爱的兔子最值得人们同情。

  “兔”与“菟”相通。“菟”就是牵藤寄生的草本植物“菟丝”,也叫“菟丝子”,又名“女萝”,或写作“兔丝”。

  “兔”添“土”旁为“堍”,指桥梁两端靠近平地的部分,即上桥之处。

  “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汉代王充《论衡》说:“卯,兔也。”二者组成我们的生肖“卯兔”。
  “卯”的本字描画的是草木出土萌芽的形象。《说文解字》说:“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在十二时辰中,“卯”时是指早晨5-7时。
  因此,“卯”表示春意,代表黎明,充满着无限生机。

  “柳”体现着“卯属木”之意,于是有“春风杨柳”。

  “茆”,是一种水草。又形容有时草丛生,茂盛的样子。

  “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泖”,指水面平静的湖塘。

  “铆”,表示将物体的部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上述这些字,都直接间接地与“兔”相关。或由“兔”引申而出。或与“兔”的性情相合。

  与兔有关的歇后语也还有不少,如:
  兔儿爷满山跑——还是归老窝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比喻不伤害乡亲邻里。一般用天贬义。
  兔子爬坡——往上梭
  兔子的腿——跑得快
  兔子的耳朵——听得远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儿吹笛子——嘴不严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不点灯——自亮
  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
  兔子看人——红眼了
  兔子拉犁——心有余而力不足
  兔子靠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跑到羊群里——小而精
  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兔子转山坡——迟早还得回老家
  兔子吃草——光哆嗦
  兔子跑到麻地里——横竖都是躺
  兔子逃跑——不回头
  兔儿爷洗澡——一摊泥
  兔丝子爬秧——胡爬乱抓


第五篇 龙的象征意义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 了。
  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同,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 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认知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
  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不足为贵。"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这是从生物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龙的原型,或者说龙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龙和蛇不说是兄弟,起码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但龙一旦与蛇分家,则对蛇不悄一顾,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蛇不可同日而语,还要对蛇"斩杀"一番。最典型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梦与龙交合,怀孕生下了刘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条大蟒挡路,当即挥剑斩蛇,破腹取胆,传为美谈,时人以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乘机沛县举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400年两汉刘氏的江山基业。
  龙不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
  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
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有、据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近几年流行的新儿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条龙〉〉,也是这个意思。另外,我们常常听到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上有什么"歌坛龙虎榜"之类的消息,什么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中说欧阳詹中进士时,与韩愈、李观、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时称"龙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于此,这里的"龙"反映的是成功者。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甲骨文的龙凤,虽无定形,何以于看出龙是因时屈伸的灵虫,凤是华美长尾的灵禽。 在上古的青铜器上,龙的形象表现出狰狞、神秘和端庄的总体效果。至汉代,它以夺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精巧的点,构成大结构、大动势的主调,突破了神秘离奇气氛的束缚。唐时,赋予它平和温驯的人化性格,形成 富丽雍容、生杨勃勃的风貌。宋元至明清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介与间的龙凤图案却始终保持着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在实际应用中,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神性日增。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而凤鸟却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较少神性。古话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的灵禽历来被当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还象征着美满的爱情。"龙凤呈祥"的主题在宫廷艺术中比较浒,龙则表示皇帝,凤则作为女性后妃的象征。今天,龙凤的图案已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获得了无限的艺术生命。
  绘制龙纹图案的突出表现是天子的"龙袍"。其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绣,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龙袍为至尊之服,制作精细,做工考察。如清代龙袍制作,由当时的清宫如意馆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苏杭精工督造。有时一件袍料即费工190天。其特种袍服,还要用孔雀尾毛捻线,满地平铺,另用细线横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缀,绣成龙凤或团花图案。其费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骇人听闻。
  古代还有绘制龙的图案的龙旗。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龙旗的种类虽然比较多,但所有龙旗的图案大致相似,皆为青质黄阑,赤火焰间彩脚步,再绘上各种不同形态的龙的图象。如蟠龙戏珠旗就是龙旗的一种,上面画有黄龙背负河图的图案,所以又称"黄龙负图旗"。
  隋趄隋炀帝为了自己奢靡浮华游乐的需要,还建造了"龙舟"和"龙舟船队"。其"龙舟"建造和陈设极其豪华考察。以"龙"命名的"龙尾砚",是歙砚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龙尾石制成,故名。其砚石质刚而柔,润莹洁,抚之若肤,摩之无响,色碧似玉,纹理烂漫,为砚工因材施艺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砚工根据石料形状、颜色、花纹的殊异,精心设计,刻意雕琢,制成图饰匀称、刀法挺拔、剔透玲珑的方砚、圆砚。
  服饰上使用龙的图案加以装饰由来已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皇亲国戚的专用产品,而且多半为皇帝,龙子,龙孙所垄断。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画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因为皇帝自称或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龙是必不可缺的标识:皇帝头戴龙冠--以双龙图案镶边的帽子;身穿龙袍--前后胸各有一条猛龙盘成一团,杂以云朵;腰系龙带--以龙为主要图案的腰带,佩以龙、凤玉佩……这些我们在博物馆、在皇陵、在民间艺术中都曾亲眼见过。至于皇帝用的东西,也多与龙有关:龙案、龙椅、龙床、龙舟、龙辇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龙体欠安",皇帝生气了叫"龙颜大怒",连皇帝直的步子也独具一伤口,叫"龙行虎步"。
  既然是皇族专利,其他人自然就不能轻易染指了。明朝英宗在位时赠送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至使后来有了龙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明英宗见分心诚可嘉,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给他,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地无戏言,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又不能收顺回支,怎么办呢?大臣们商量了很久时间性,才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缶后,表面上秆起来和龙袍几无二致辞,其实已不是龙,五爪为龙,四爪 为蟒。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以后皇帝又反蟒袍赐难最亲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奖赏,穿上蟒袍的重臣无不引以为自豪;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蟒袍,蟒袍已被人看不起了,所以观众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俗称为"跑龙套",意思是没有什么真功夫,只是充个烤而已。
  有趣的是,一般的老百姓在反对皇权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剥夺龙的皇家专利权,据史书记载,至到唐末及五代时期,民众的起义就打出了经旗,穿上了自制的龙袍;到了宋朝,与两宋分庭抗礼的辽、夏、金和后来的蒙元,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其首领的服饰也多以龙点缀;更有意思的是在《水浒传》中有个绿林英雄名字叫史进,浑号"九纹龙",相传他的身上用墨线纹了九条龙。雠身的人大都有露出这一部分炫耀的潜意识,所以"纹龙"也是"衣"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神话会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同样也有不少祖先是龙的内容,最典型的是汉代以后就盛传的哀牢人的祖先故事:
  从前,在哀牢山下住着一个名叫沙壹的少女,一次到河边洗衣服,看见一条鱼游来游去,他一时玩心大起,淌进河水去抓它,不小心被子上游漂下来的一根木头撞了一下,回去后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一胎生下10个儿子。孩子们渐渐在她抚养下长大了,这天好带孩子们到河边戏水,忽见一条龙跳出水面问她:"你为我生的孩子就是他们吗?"沙壹点点头,叫孩子们过来,见见父亲。孩子们被龙的怪样吓得一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但不怕它,还好奇地摸摸它的角,扯扯它的须,最后一屁股坐到龙背上,龙很喜欢他,伸出舌头去舔。沙壹误以为龙要吃他,急得大叫龙背上的孩子,哀牢话背音近九,坐音近隆,龙以为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隆。后来,九隆十兄弟娶了后山的十姐妹为妻,繁衍生息,自成一族,共推九隆做了族长。
第六篇  蛇的象征意义

  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蛇脱下的皮叫蛇蜕,也被称为“龙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这些都是把蛇比为龙。而事实上,龙也是人们在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想象附会而成的。尽管如引,蛇与龙的地位及敬奉象征意义是有天壤之别的。也许因为龙并不真正存在,人们可以随意塑造龙的形象,而蛇是人人都见到过的,尤其是毒蛇还伤人致命,因此人们对蛇的印象就很不好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崇高无比,它是权势、高贵、伟大的象征,又是幸运、吉祥、成功的标志。因此在封建王朝,龙是专用的,别人不得僭越。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由此可见龙的地位之高了。如果说龙是“阳春白雪”的话,相比之下,作为龙的原型的蛇的象征意义连“下里巴人”也算不上。
  蛇的象征意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狠毒。很多人一想到蛇立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曾经有一位小姐在池塘里钓鱼,忽然钓起了一条小水蛇,吓得这位小姐惊呼一声,触电似的甩下钓鱼杆,落而逃。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水蛇,并不是毒蛇。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恐惧蛇呢?其中原因除了蛇外形怪异,主要是有关毒蛇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对人们的影响。毒蛇在整个蛇的家族中只占极少数,曾被毒蛇咬伤过的人微乎其微,但关天毒蛇的故事使人们对蛇已经有了深深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绝大多数人还没见过蛇,甚至并不知道蛇为何物时就已经对蛇有一种恐惧心理了。
  在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中,“农夫和蛇”的寓言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一个严寒的冬天,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夫在路上看到一条了冻僵了的蛇。农夫可怜蛇,就把它放入怀中。渐渐地蛇苏醒过来,但它不但不感图报,反而咬了农夫一口。他临死前说:“我可怜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应该受到这样的报应。”这则寓言是关于蛇狠毒的最典型的故事。蛇不仅有毒,而且忘恩负义,改不了狠毒的本性。在其它的有关蛇的传说故事中,也有很多是关于蛇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等内容,这无疑更加深了人们对蛇的坏印象。人们用蛇来形容人的狠毒,如说某人“蛇蝎心肠”。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祸害之源,因此有“女人是毒蛇”的话。
  蛇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阴险、冷漠。这大约与蛇是所谓的“冷血动物”有关,因此阴冷也被认为是蛇的特性。再加上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这更加深了它阴冷的印象。那些外表美丽、内心阴险狠毒女人被称为“美女蛇”,在某些有关侦破、间谍内容的文学作品中常有美女蛇的形象。
  蛇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莫测。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又往往来无影响去无踪,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人们对蛇的崇拜。上古人们对蛇的危害和威胁无能为力,为了笼络蛇使是施恩于人,人们把它当作神来敬仰和崇拜。由神秘而带来的是种种禁忌。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种蛇的禁忌。如忌说“蛇无脚”,害怕蛇真的长出脚来追人;忌见蛇交配、忌用手指蛇、忌看到蛇蜕皮,贵州有些地方的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也脱皮”;苗族有的地方,接新娘途中忌看到蛇从前面经过;安徽有些地方的人梦到蛇,认为这是有人暗算的预兆;很多人忌见到蛇“脚”,更忌见到“两头蛇”,认为这都是凶兆。据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孙叔敖小时候曾见过两头蛇,这本来不是好兆头,但孙叔敖为了不让其他的人再看到这条两头蛇而遭殃,就把这条蛇打死埋葬了。想不到孙叔敖因此逢凶化吉,后来成为楚国的一代名相。总之,伴随着对蛇的神秘感的蛇禁忌是很多的,有的禁忌至今仍在流行。
  蛇的第四个象征意义是狡猾。这个象征意义是“舶来品”,源于《圣经》,《圣经》中说,蛇是上帝耶和华所造的万物之中最狡猾的一 种,由于它的引诱才使在伊甸园中的夏娃和亚当偷食了智慧之果,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人类有了“原罪”。为了赎罪,人类必须敬仰上帝,经受各种苦难。蛇也受到了惩罚只能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并与人类为仇。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狡猾”未尝不可以看作是机智、智慧、聪明的代名词。用“狡猾”来形容蛇的作为是不准确的。想当初,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之后,并没有给他们智慧和能力。他们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连起码的羞耻也没有,整天无所事事,饿了就吃树上的果子。正是因为蛇的教导才使人类的始祖摆脱了没有智慧的羞耻的愚昧状态。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之后,亚当和夏娃 没有死,反而眼睛明亮,有了智慧,能知羞耻所以才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成裙子遮羞。亚当和夏娃被赶了伊甸园之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的劳动和繁衍,才有人类的今天。如果没有蛇的教导,亚当和夏娃今天仍然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的生活。
  如果比较一下古希腊神话的盗火之神普罗米修斯和《圣经》诱惑人类始祖吃智慧果的蛇,就会发现,人们对蛇的评价和印象很不公平。普罗米修斯教给了人类许多本领,可是人类没有火,众神之众的宙斯决定不给人类火种。普罗米修斯冒死盗得火种交给人类。宙斯大雷霆,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峭壁上,并让一只鹫鹰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脏被吃后立即又长出来,长出来后又被吃掉,鲜血将他脚下的大地都浸透了,他就这样受着无穷无尽的巨大痛苦。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付出巨大了牺牲,因此他受到了人们的极大的尊敬和赞扬,成为千古舍生取义的典范和楷模,可是,相比之下,给予人类智慧的蛇不仅受到耶和华诅咒和惩罚,还成为人类世代的敌人,直到今天,它仍是邪恶和狡猾的代名词。普罗米修斯后来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而获得了自由,但蛇所受的惩罚什么时间能够结束呢?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蛇的主要象征意义是贬义的。但也不完全如此。蛇的免征意义同样有褒义的一面。
  蛇的正面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幸运、吉祥和神圣。人们把蛇分为家蛇和野蛇,有些地方认为家里有了家蛇是吉兆。在国外,古埃及人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公元前的欧洲国家使节把两条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代表使节权,是国际交往中使节专用的权杖,蛇又成为国家和权威的象征。
  蛇的第二个正面的象征意义是追求爱情和幸福。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民间传统故事《白蛇传》。
  蛇的第三个正面的象征意义是长寿、生殖和财富。在中国文化中,蛇和龟是长寿的象征。练习瑜伽功的人认为蛇可以活500年,人体内有一种象蛇一样盘绕着的力,称为“蛇力”,只要修练得法,就可以把这种力释放出来。蛇还是财富的象征,蛇有自己的地下王国,里面有无数宝藏,所以想发财致富的人必须到蛇庙中去虔诚祈祷。
  蛇的第四个正面象征意义是医药和医业。中国民间有蛇能识别药草的能力。




第七篇  马的象征意义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的声音。这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多么潇洒昂扬的身姿。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那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的,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写照吗?不正是炎黄子孙克服困难,永远前进的生动比喻吗?不正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生命意义的反映吗?
   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他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很好听的名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其实,骏马的神奇传说都是在形容贤良的人才,切莫真的信为神话。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著名的“千金买骨”的典故。战国时期,各国的君王竞相争夺招揽人才,以求邦国的稳固长久。燕昭王也不例外,准备以廉恭虚心的姿态和优厚的报酬来招聘优秀人才。燕国有个叫郭隗的臣子,就向昭王讲了一则从前关于千里马的寓言:从前有个君王想花千金求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4849.5d7d.net
 
十二生肖常用成语与术语及文化象征意义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全年资料 :: 鬼谷总纲诗-
转跳到: